滑動軸承基本知識
剖分式滑動軸承的裝配要求及削刮軸瓦的方法
一,軸瓦與瓦座和瓦蓋的觸摸要求
1.1受力軸瓦。受力軸瓦的瓦背與瓦座的觸摸面積應大于70%,且應散布均勻。
1.2不受力軸瓦與瓦蓋的觸摸面積應大于60%,且應散布均勻。
1.3若達不到上述條件,應以瓦座與瓦蓋為準,用著色法,涂以紅丹粉檢查觸摸情況,使用細銼或油石對瓦背進行修研,達到要求為止。觸摸斑點達到每25mm2 3~4點即可。
1.4軸瓦與瓦座、瓦蓋安裝時,固定滑動軸承的固定銷(或螺釘)端頭應埋入軸承體內2~3mm,兩半瓦合縫處墊片應與瓦口面的形狀相同,其寬度應小于軸承內側1mm,墊片應平整無棱刺,瓦口兩頭墊片厚度應共同。瓦座、瓦蓋的銜接螺栓應緊固而受力均勻。于是每件都需清潔整齊。
二,軸瓦刮削面使用性能要求的要素
首先,油線與瓦口油槽帶
①
半開式滑動軸承,全部使用的強力潤滑,油槽通常在開在不受力的上瓦上(上瓦受力較小)。截面為半圓弧形,沿上瓦內周180°散布,由機械加工而成。油槽中間方位與上瓦中心方位的油孔相通,兩頭銜接瓦口油槽帶,由于上瓦有空隙量存在,光滑油很簡單進入上瓦面與軸上,其主要作用是能將光滑油疏通地注入軸瓦內側(徑向)的瓦口油槽帶。
②
油槽帶散布在上、下軸瓦結合部位處(兩邊)。油槽帶成圓弧楔形,瓦口結合面處向外側深度一般在1~3mm。視軸瓦的巨細,油槽帶寬度一般為8~40mm。油槽帶單邊距軸瓦端面的尺度一般為8~25mm。上述要在圖紙上清楚的標識出來。油槽帶的長度為軸瓦軸向長度的85%左右,可以儲存很多的潤滑油的帶狀油槽,便于軸瓦與軸的潤滑與冷卻,油槽帶通常由機械加工而成,也有鉗工手藝加工的。
其次,潤滑油楔。潤滑油楔位于觸摸規模角a值之內油槽帶與軸瓦的銜接處,由手藝刮削而成(俗稱刮瓦口)。重要的作用有兩個,首先是存油冷卻軸瓦與軸,其次是利用其圓弧楔角,在軸旋轉的帶動下,將潤滑油,由軸向寬度的面,銜接不停地帶向承載部分,使軸瓦與軸有足夠優勢的潤滑。潤滑油楔部分是由兩段不規則的圓弧組成的一個圓弧楔角,它將油槽帶和軸瓦作業觸摸面潤滑地銜接起來。把油槽帶銜接處要刮得多點,且要把油槽帶銜接處加工棱角刮掉,在潤滑楔角中部至觸摸面過渡處,刮成圓弧楔角形。油槽帶與潤滑楔角銜接處尺度,視軸瓦的大小,通常于0.10~0.40mm之間。刮削光滑楔角,要在軸瓦精刮基本結束時進行,難以早早的刮削。
最后,軸瓦的頂空隙與側空隙
1)軸瓦的頂間隙,在圖紙無規定時,可根據自身的經驗取軸直徑的1‰~2‰,應按轉速。載荷和光滑油粘度在這個規模內選擇。對高質量、高精度加工的軸頸,其值可降到0.5‰。
2)側空隙在圖紙上無規則時,每面為頂空隙的1/2。側空隙需依據需要刮削出來。但在刮削軸瓦時絕不能留有側件隙,因刮軸瓦時,需確認軸在180°規模內的正確的位置,此時需有側空隙的地方應暫時作為軸的定位用,需在軸瓦幾乎刮削結束的時候,將側空隙慢慢刮出。側隙部位由瓦口的結合面處延伸到規則的作業觸摸視度區,軸向與油槽帶、潤滑楔角相接,這地方是不應與軸有觸摸的,刮削時多加小心這點。留側隙的意圖,散發熱量,潤滑油由此流出一部分并將熱量帶走。側隙不好開的過大了,這樣會讓潤滑油大量地從側隙流失而減少軸與軸瓦所需用的潤光滑油量,此處需多加謹慎提防。
上一篇:NSK軸承構成V形磨削外表的原因
下一篇:外徑千分尺使用及車輪軸頸測量
版權所有 ? 2020 廣州天馳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粵ICP備12083112號